2017年02-03月雙月刊: 基督徒醫護身份與社區服侍

通訊

2012年2月15日,正值寒冷天氣警告,食環署跟警方到深水埗清場,將水淋在露宿者的牀褥家檔,將他們的個人物品、身份證等也丟掉。這事引起社會上很大的迴響,當時還是在大專讀護理的我,與朋友很關注此事,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專業去幫助他們。

露宿者其實是有很獨特健康需要的群體 : 他們居住的環境惡劣,加上年紀普遍較大,當中不少有長期病患的問題;奈何出於缺乏對醫療系統的信任與認識,他們大多會遺忘了出院後的覆診,甚至服藥的安排,以致病情反覆難料,有時候更不願意主動求診。同時,當中也有不少有濫藥與精神健康問題,在於他們的病識感不高,社會人士難以找到辦法幫助他們。

很記得當我畢業後進入公立醫院工作,也接收過不少基層甚至露宿的病人。他們其實是一群在病房環境中不常獲得好待遇的人,除了他們的個人衛生問題以外,他們也是自簽離院(DAMA)甚至自行出走(walk away)的常客,令病房的同事深感他們是帶來麻煩的一群。誠然,在制度以內是難以對他們有全面的照顧,或許你可以為著他們的財政安排而轉介醫務社工,但實際上他們卻對露宿的群體或環境有了情意結,不願意按機制排期上樓,即或有願意的,在現時香港環境中也要輪候相當的時間。作為基督徒護士的我們,按著信仰的教導與理解,我們能夠為他們做甚麼呢?

這讓我思想到何謂對露宿者的福音這課題。按我們的理解,或許可以解作能夠提供一個安全且舒適的地方安置他們,盡快幫助他們離開露宿生活是對他們最適切的事。不過我們往往忽略了他們之所以長期露宿,是因為在露宿的生活中有群體的生活,而這種與群體的連繫常常讓即使已安排上樓的人仍然睡在街上。縱然他們是明白露宿的危險,環境之惡劣,但他們卻仍舊住在街上,反映出他們內心深處是希望有人能夠與他們同行。而正正是這樣,基督徒護士就能夠透過關心身體狀況入手,參與在他們的生活當中,在露宿的日子與他們同行。

在2014年9月,我加入了救世軍「醫護天使」的義工探訪隊,恆常每星期一晚與社工、醫生和醫護學生一起走上街頭,替他們做身體檢查,並替他們清洗傷口,也跟進他們出院後的安排,實踐走進他們生活圈子的宗旨,幫助他們在露宿的日子能夠健康。在過程中我們不單會去一些大型的露宿點,也會遍尋一些瑟縮在一角的獨居露宿者。在其中我們發現有即時處理需要的露宿者,也會幫助轉介求診,甚至召救護車到場處理。

很記得有一次收到社工的電話,表示一位已經上樓的前露宿朋友在一星期前在街上跌倒,懷疑跌斷了大腿以致不能站起來。當時即使路人召喚了救護車,他卻堅持不入院。他在別人幫助下回到自己的劏房單位,但他已經失去活動能力,膳食只能靠早更看更巡邏時買給他。當日我上去探訪時,他雙手撐在衣櫃,大字形的站著不能移動,但他的劏房單位大門卻關上,自己不能替我們開門。我們苦等了十五分鐘才有住客外出才能進入。當時他身上的傷口已結焦,但發現他雙腿的肌肉極結實,只有極有限的移動能力,但他仍然不願意去醫院作檢查。在這一個小時裏我們除了跟他說理以外,也替他清洗傷口,最後說服了他明天進院檢查。在這傾談的過程我很深感受到他對醫療制度的誤解很深,但這不是不能夠被扭轉的,透過口手並用的實質關心,他終於願意踏出治療的一步。今天他已經在療養院中受到適切的照顧與復康,生命就因為這次的探訪扭轉了。

基督徒護士的召命誠然不是只在於醫院這場景之中,他是一種全時間的呼召,叫我們的全人在全時間都能夠被主所用,作他願意成就的工作。耶穌的生命也像一個露宿者一般,正是「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路9:58)。他要求跟隨他的人明白所跟隨的這位耶穌基督,是要走到各城各鄉每個角落中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且向他們彰顯赦罪的福音。這樣,作為基督徒護士的我們,也可以嘗試走多一步,進入社區與人群當中,透過我們雙手、所學的知識,祝福主所愛的每一個人。

文: 余錦榮 [註冊護士, 現為全時間神學生]

通訊
家屬問病情

「姑娘,我媽媽今日血壓點呀﹖心跳點呀﹖仲有冇嘔呀﹖」 「阿Sir,點解我爸爸今日好似唔係好認人咁既? …

通訊
「不能動、不能說的你」

在兒科病房內,平日看見紅十字會的老師講故事給「你」聽,雖然我們不知道六歲的「你」能否聽明白,六年多來 …

通訊
2018年04-05月雙月刊: 護「事」話你知

叮噹! 對講機傳來一把女仕的聲音,護士,我是已登記XX醫院嘅產婦,我覺得BB有點異常,我擔心所以我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