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 12期: 住在他鄉的護士

CARE 雙月刊

不經不覺,我已經來澳洲定居了幾年。在香港的醫院做了幾年護士,在澳洲又做了四年半護士,謝謝香港基督徒護士團契(HKNCF) 邀請我分享我在澳洲的體驗和感受,比較香港和澳洲醫院工作模式的不同。

記得初到澳洲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私人護老院當護理員 (Carer,類似香港的PCA),我在香港也當過幾年護士,但我認為這carer的工作,雖然人工比香港少了一截,還要另外自資報讀一個 Age carer certificate course,但對於有心重返護理業的同事,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踏腳石。

首先澳洲和香港的護理模式不一樣,加上語言及文化差異,在護老院先實習一下,練習交更、地道俚語 (slang),觀察這邊護理工作模式,利用這段時間增強自己的溝通能力和護理專業的自信,對日後的工作能力和安全性都很有幫助。

別以為香港讀完護理,再加幾年工作經驗,便會在澳洲輕易找到工作,事實並非如此,而是非常困難。澳洲本土各州每年都訓練很多護理畢業生,有Graduate program 優先取錄,而且在學的護生也會參與實習,所以人手並非真的很短缺。另外,我的體驗是僱主都比較喜歡聘用本地生,可能他們認為海外護士雖然有經驗,但語言、護理模式、字彙、澳洲文化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融入主流。

工作性質方面,澳洲的護理模式比較統一,不同州公立醫院的管理架構都大同小異,我由南澳的醫院轉到昆士蘭很快就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了。

在病房實質工作方面,這邊比較著重全人護理,相對香港則行分工制。我會形容澳洲的護士就好像雜工,我對自己主理的病人的照顧有較大的參與度和責任,由起居飲食、餵飯、沖涼、換片、扶抱、派藥,甚至病房廁所的簡單清潔、倒垃圾、接送都一手包辦(雖然有時有其他職工幫手,但護士的責任比重多很多);不過,護士跟病人的比例只是1比3-4,由於只需集中照顧幾個病人,護士一般比較清楚自己病人的情況,病人和護士的互相信任和關係都較好,這讓我的工作輕鬆,愉快又有滿足感。

另一個工作上很大的分別,就是這邊是時薪制,香港是月薪制。無論聘約是長工或短工,周一至周五是基本時薪,周六/周日/公假則有額外25%至75%的花紅(bonus),一年中有幾日(例如復活節、勞動節及聖誕節),甚至有150%的花紅(bonus)即上班一天有2.5天的薪金。

在澳洲,無論公立醫院,私家醫院和各類型診所/機構,做casual contract 的護士比例都很高。就如香港做私家看護一樣,casual nurse的底薪(時薪計) 較高,但少了年假病假的褔利,而且工作不穩定,偶然會被取消工作。然而在澳洲這種模式還是很受護士歡迎。

老實說,幾年的工作體驗,種族歧視不是沒有的,我比較幸運,所遇到的只是小事幾件。不過,近期香港的政見衝突頻繁,作為海外公民,身在異鄉,看著香港醫護人員和政府的角力,我感到很心痛很無力。另外,澳洲政府和醫院對 covid19 的防疫措施,跟我們香港的做法很不一樣,澳洲人甚至這邊的同事,對戴口罩都很反感,加上某些地區開始排華,事實上,讓我有時感到孤單無力。

前路茫茫,無論是護理工作和人生,此刻我都有點迷失方向,求主耶穌為我導航。

香港人,加油!!!

(註:以上討論屬筆者主觀意見,並且以港澳兩地公立醫院內科病房為比較重點,不代表其他專科情況)

文:田田

下載CARE 12期

CARE 雙月刊
CARE 34 期: 編者的話

  生老病死,人生誰也會同樣面對,醫護當然也不例外。這次為大家分享:面對生命階段轉變或自身 …

CARE 雙月刊
CARE 34 期:代禱事項

Care34- 代禱事項 1,請記念已進入季節性流感高峰期,求主保護前線護士的健康。 2,請記念退休 …

CARE 雙月刊
CARE34期:【護事話你知】“Less is more” — 紓緩科的獨特之處-PART 1

  【護事話你知】 “Less is more” — 紓緩科的獨特之處-PART 1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