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 26期:當一個內科姑娘變成一個「麻煩家屬 」

CARE 雙月刊

這是一段筆者的奶奶生前在某間急症醫院血科病房的經歷。

 

她是末期淋巴癌患者,那次入院是她第三次淋巴癌復發。不同的徵狀接二連三地出現,包括疲倦和氣喘,而氣喘加劇的主因,是因為出現了肺積水(pleural effusion)和腹部積水(ascitis)的情況。然而,經醫生診斷後,由於肺水和腹水的面積太小,如果做放液穿刺(paracentesis)的話,刺到重要器官的風險會較高,所以紓緩奶奶氣喘的短暫方法,就只有用氧氣治療,以及調整坐姿。

 

當日我去病房探望奶奶,問候她有何不適時,她不假思索就對我說:「可唔可以幫我較大啲個氧氣?我條氣好喘…… 」她的表情就像用盡了可用的氣力一般,以致滿臉倦容。當時她正接受2 度(L/min)氧氣,而血氧顯示是約92-93%。在沒有慢阻肺病(COPD)的前提下,我認為增加少量氧氣來減輕病人的氣喘,是無傷大雅的。於是,我跟負責照顧奶奶的護士提出,可否調高一度氧氣,因為她實在是氣喘得很辛苦。作為家屬,望著病人滿臉掙扎地呼吸,心裡很不是味兒。

 

那位護士望了望奶奶的血氧指數,便說:「 病人的血氧有90以上,這並非危險範圍,無需要刻意增加氧氣啊!」然後,她重複了一次奶奶氣喘的背後原因,以及為何不能幫她做穿刺以減輕氣喘。她補充說:「增加氧氣濃度,只是治標不治本呢!」

 

聽到這裡,我覺得很無奈。因為氣喘跟疼痛一樣,是病人的主觀感受。沒錯,有不少客觀數據可以顯示病人是否缺氧。然而,數字板上沒有顯示異常數值,不代表病人沒有任何不適——她可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呢!

 

爭持了一會後,那位護士最終也願意給奶奶調高了氧氣。她氣喘的情況也得以舒緩了一點。將心比己,其實假如我是那位護士同事,遇見一位有如此要求的家屬,也許我的反應也是一樣。既然病人的血氧沒有急跌,幹嘛要調高氧氣呢?更何況,在一個護士要負責照顧十幾位病人下,當時可能有其他病人有更危急的情況需要馬上處理呢 ……我想,那位同事應該覺得我很麻煩。

 

在任職內科病房護士時,我和其他同事也不時遇到一些我們認為「麻煩」的家屬。然而,這次經歷讓我體會到,作為一個專業護士有一把尺,用以衡量一些做法是否符合護理原則;但作為家屬其實也有另一把尺,那就是,不想看見家人有任何一丁點的痛苦——這也可能是家屬的唯一尺度。在工作的時候,當遇上「麻煩」的家屬,在根據專業知識來作出判斷外,我們會否也可以嘗試運用同理心,從家屬的感受去為病人作出多一點不同角度的思考,從而為病人舒緩多一些徵狀,為家人帶來多一點安慰呢?

下載CARE 26期
CARE 雙月刊
CARE40期:護士話你知-史蒂芬强生症候群與別嘌醇

史蒂芬强生症候群與別嘌醇 近年,媒體報導了一宗因服用痛風藥物別嘌醇(Allopurinol)而引發「 …

CARE 雙月刊
CARE40期:醫院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醫院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醫院總是容易給人負面的感覺,除了看到新生嬰兒誕生的喜悅外,這裡 …

CARE 雙月刊
CARE 40 期: 亦師亦友的同行者

  亦師亦友的同行者 醫院會給每一年新畢業的護士學生安排一星期的入職培訓,由資深護士參與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