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 36期: 在護理路上作好見證

CARE 雙月刊

在現今世代,我相信傳福音已經不再是手握聖經和派發單張就能夠做到,而倘若傳福音已經超越個人能力,做一個有心的護士讓身邊的人體會福音亦是一條出路。

 

主内的弟兄姊妹:

平安!去年12月,我有幸參與由HKNCF舉辦的短期心靈關顧課程,在此與眾弟兄姊妹分享過程中的見聞與掙扎。作爲基督徒護士學生,參與課程無非是要學習如何向患者傳福音以及表達對他們的關懷。然而,怕尷尬的我一向對傳福音有所保留,具體的憂慮也離不開懼怕旁人的目光和不知如何打開話題。

在一次的病室探訪中,我探訪了一位可算是較易被忽略的婆婆,她躺臥在床上,體型瘦弱,樣子看似很疲累。於是,我走到床邊跟婆婆打招呼,但換來的卻是一片寂靜,原來她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她在言語上回應我了。我默默的站著,不知如何是好。既然不能夠作雙向的溝通,我還能對她說甚麽?如果我繼續單方面與婆婆「對話」,其他患者會覺得我很奇怪嗎?但我總不能就這樣撇下她。。。。。。沒想到我的憂慮全部都應驗了,既然無法作出深度交流,那就和她作個簡單的禱告結束就好了。而當我告訴婆婆我想為她禱告時,她將頭微微轉向我,把手從被窩裏慢慢地放到心口上。我當刻既感到驚訝,又帶一點安慰。原來看似沒反應、無人理會的,是有其知覺和對環境的理解的。

此時此刻,關心身邊的人和患者仍然是我的理想。不過,護理專業一向以人手不足聞名,導致護士上班很忙、很辛苦。因此,畢業成爲護士後逐一關顧患者的心靈亦似乎難關重重。亦正因爲這些工作性質,也難怪不少師兄師姐「忙到燥底」。如此看來,究竟我應該如何才能保持對初心的熱度,避免每天的工作流於事務化?目前,我沒有具體的答案,但我相信只要對患者有基本的尊重,他們是感受得到的,正如我所探訪的那位婆婆一樣。有時候,簡單的一句:「伯伯,夠鐘食飯喇,不如我俾條餐巾你呀。」已經能夠表達對人的關心。所做的並不是甚麽大事,但我認爲這些小事卻是表達對人的重視,幫助建立護患關係。在現今世代,我相信傳福音已經不再是手握聖經和派發單張就能夠做到,而倘若傳福音已經超越個人能力,做一個有心的護士讓身邊的人體會福音亦是一條出路。盼望以後能夠帶著基督的愛接待未來每一位患者、同事和師弟妹,而今天所寫的之後亦能夠實踐出來,在護理路上作好見證。

港大師弟上

 

下載 CARE 36期
CARE 雙月刊
CARE40期:護士話你知-史蒂芬强生症候群與別嘌醇

史蒂芬强生症候群與別嘌醇 近年,媒體報導了一宗因服用痛風藥物別嘌醇(Allopurinol)而引發「 …

CARE 雙月刊
CARE40期:醫院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醫院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醫院總是容易給人負面的感覺,除了看到新生嬰兒誕生的喜悅外,這裡 …

CARE 雙月刊
CARE 40 期: 亦師亦友的同行者

  亦師亦友的同行者 醫院會給每一年新畢業的護士學生安排一星期的入職培訓,由資深護士參與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