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蒂芬强生症候群與別嘌醇
近年,媒體報導了一宗因服用痛風藥物別嘌醇(Allopurinol)而引發「史蒂芬强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簡稱SJS)的案例,最終導致患者不幸逝世,引起了公衆廣泛關注。
SJS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皮膚疾病,早期症狀類似流感,包括發燒、咽喉痛和疲累。隨著病情發展,患者皮膚上會出現疼痛的紅斑或紫紅色皮疹,這些皮疹可能快速擴散至全身並形成水泡。在最嚴重的情况下,患者皮膚有機會轉至毒性表皮壞死並大片脫落,導致嚴重身體損傷,甚至死亡。
別嘌醇是治療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的常見藥物,主要通過抑制尿酸生成酶來發揮作用。在極少數情況下,別嘌醇才有可能誘發SJS,相關過敏反應可在服藥後數分鐘、數天、甚至數月後發生,若已服用別嘌醇達一年或以上,而沒有出現任何過敏反應者,出現SJS的機會甚微。儘管別嘌醇引發SJS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研究推測這可能與遺傳因子HLA-B *5801有關。在香港,約有 15% 人口帶有遺傳因子HLA-B 5801,公立醫院建議在首次服用別嘌醇前進行相關的基因測試,帶有HLA-B5801的人士可考慮轉用另一款痛風藥物非布司他(Febuxostat),詳情請諮詢你的醫生。
對於SJS的治療,及時辨識其症狀並求診至關重要。一旦正在服用別嘌醇的人士出現SJS的典型症狀,包括皮疹、水泡以及眼睛、口腔和生殖器等部位的粘膜潰傷,就應立即停用別嘌醇並尋求醫療協助。醫生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提供支援性護理,包括保持身體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和傷口護理等;亦會根據患者的症狀使用藥物,例如給予止痛藥舒緩痛楚、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等。在嚴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或血漿置換等治療方法。
當我們服用新藥物時,要對可能的藥物過敏反應保持警惕。若服用新藥物後出現皮膚痕癢、面部或手部腫脹、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請立即停服並向醫護人員尋求協助。
文:HKNCF
下載CARE40期https://ncf.org.hk/download/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