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生:改變心意

醫院容易給人一種負面,甚至冰冷的感覺;而其中的深切治療部更可能有種令人聽而生畏的感覺。

有一位七十歲的女士,因為腸胃出血要留院治療。後來,她因為血壓低而需要服用強心藥幫助,及後再轉送來了深切治療部,作進一步觀察。

同事交更的時候提到,原來早一個晚上,她已經出現血壓低的情況,只是她拒絕入住深切治療部,更簽署了拒絕接受治療同意書。

夜裡,我走到她床邊。

我問她:「為何昨晚要拒絕入住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的安排呢?」

她回答我:「其實這麼多年來,這一次是我第一次入住醫院。以往只是身體有點不適的時候,才會到急症室求診。要留院,已經讓我感覺不好,一聽到要送到深切治療部,更讓我卻步。這個地方聽起來很可怕,感覺十分冰冷。」

我接著問:「原來是這樣。你有這種感覺和想法似乎也很正常。那麼,為何今天你又改變了原來的決定?接受了進來深切治療部治療呢?」

「因為我和我的孩子們談了好一會,他們都游說我好好接受治療,下決心認真把問題解決,所以我最後決定了接受這個安排。」

「那麼,在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的短短數小時,你有甚麼體會和感覺呢?」我繼續問她。

她面帶笑容對我說:「與我所想像的很不一樣啊!不單沒有如我想像般恐怖、冰冷,醫護人員的態度和病房的環境更讓我安心起來。多謝你們!」

我也勉勵她:「聽起來,這是一次很正面的經歷,盼望這種體會能夠鼓勵你更積極地接受治療,也希望你可以早日康復。」

我們進行日常護理工作之時,舉手投足和說出來的每句說話,原來也有可能為病患者帶來祝福。

華/香港基督徒護士團契(HKNCF)

轉載自:環球天道傳基協會於《明報》刊登的「談天說道」專欄「護理人生」。

 

 

推薦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