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生:社康護士的全人護理

大家在街上可有見過穿著藍色制服、拉著行李袋或揹著黑色大背包的人?仔細看看,可以看到他們的行李袋和背包上印有紅色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標誌;他們是「醫管局」的社康護士。

足跡遍全港:社康護士的服務範圍覆蓋港九新界,遠至沙頭角的市民也能享受服務,服務對象主要是行動不便的病人。由於長期病患者難以到診所或醫院接受長期治療和跟進,社康護士家訪便能為他們及其家人提供方便、直接和舒適的護理;同時也為繁忙的醫院急症室和病房把關,提供基礎醫療護理以減少市民到急症室求診率和入院率。

扶老攜幼樣樣精:很多初為人母者對照顧初生嬰兒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和誤解,社康護士服務最年輕的「顧客」就是出生數天的嬰兒了。護士家訪時評估母親的傷口、情緒、飲食、衛生、產後運動施行的情況等,也評估嬰兒的身體結構、進食能力和黃疸情況。對於選擇母乳餵哺的母親們,社康護士教導及調整她們抱嬰兒的姿勢和餵哺技巧。另外,本港人口老化嚴重,加上工作繁忙,很多市民患上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中風、慢性肺部阻塞等都市病。醫生會轉介病情控制較差或經常入院的病人予社康護士監察。社康護士家訪時評估病人和照顧者的能力,將藥物、復康運動、日常飲食及禁忌等知識灌輸給他們,令他們能夠自行監察病況;務求達致控制病情、減少出現併發症及加快康復速度的效果。

對普羅市民較少接觸及難理解和使用的家居醫療器材,例如氧氣機、氣管擴張劑、血糖測試機、胰島素針等,醫生也轉介社康護士到行動不便的病人家家訪並教導,直到病人和照顧者能掌握各項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才結束個案。身上有傷口和引流導管而又行動不便的病人,社康護士家訪為他們料理傷口。若病人或家人願意嘗試學習自行料理傷口或引流導管,護士會教導他們購買換症物品、清洗傷口程序和處理引流導管方法,並視導病人或家人換症,令他們成為有能力料理傷口的群體。長者因為文盲或腦退化等因素導致服藥紊亂,病情難以控制。醫生若發現病人有服藥問題,亦會轉介社康護士家訪跟進,最終目的是教導照顧者長遠承擔病人的服藥情況。

全人護理考應變:社康護士每天到訪不同家庭,「好天曬,落雨淋」,冬天迎寒風,夏天大汗淋漓。家訪時也要格外提高警覺。若發現病人精神狀況有異或有暴力行為,要盡快逃離單位,需要時報警求助或轉介精神科;若發現病人情況轉差,要果斷召救護車送院醫治;若多次發現照顧者能力不足或病人遭虐待,需要轉介社工安排病人入住院舍。筆者也曾試過為病人更換導尿管時,其傭人突然暈倒,要立刻召救護車。

設有紓緩科的醫院為末期病患者提供醫護人員家訪服務,提供「虛擬病房」計劃,由醫生和社康護士按病人需要計劃家訪密度,主要評估病人的症狀、止痛成效、調較藥物以紓緩病徵,並評估病人的情緒和照顧者的壓力。部分患者選擇在家離世,社康護士會協助病人及其家人預備人生最後一段路的各種安排和適應。

耶穌昔日走遍各城各鄉,關心困苦流離的人(馬太福音9:35-38)。社康護士的工作性質相似,探訪因病情限制而變隱蔽的病人,盡能力給他們最大的幫助,讓他們同樣體會被照顧、被重視、被關心的滋味。願主耶穌使用各社康護士的手,將平安的信息帶給遇見的每一位病人!

Kat(香港基督徒護士團契)

推薦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