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 33 期: GIM治療的學習心路歷程和信仰反思

CARE 雙月刊

甚麼是BMGIM (The Bonny Method of Guided-imagery and Music)?

BMGIM (The Bonny Method of Guided-imagery and Music)/「音樂意象引導」(或「音樂心靈導航」)是一個由美國音樂治療師Dr. Helen Bonny於1970年代發展出來,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榮格心理學爲理論基礎,以及實證為本的一種音樂治療方法。治療過程主要通過放鬆去幫助參加者進入較深層的意識狀態,讓參加者通過在放鬆狀態下聆聽音樂,去產生各種意象與象徵,從中加深認識自己,抒發情緒,探索新的角度去面對各種生活困境,以及治癒傷痛等。其最終目標是希望讓案主的心靈得到轉化,生命通過自我探索而變得更加完整,從而促進整體的身心靈的健康。

為甚麼我會選擇修讀GIM?

在我大約初中年紀時,儘管當時的我未有很明確的理想職業,但能夠成為一個「醫治別人心靈」者,是我最大的心願以及使命。這是因為,我從小在一個有患上嚴重情緒病的家庭成員的原生家庭中長大。我的童年時期關於家庭的記憶,都是創傷居多。然而,當時的我相信,這是天父給我的禮物,正因為我經歷過種種的痛苦,才能更容易對正在受苦的人有同理心,讓他們可以感到被了解。多年後,我在修讀音樂治療文憑及專科護理證書課程(紓緩護理科)時,初次認識到有關GIM治療的文獻及應用。譬如,有研究顯示GIM治療可以減輕癌症病人的痛症,以及有助末期病患去尋找生命意義和正面去面對死亡等。此外,GIM治療也可應用於處理喪親哀傷。2020年尾,適逢有一個澳洲提供GIM治療師專業培訓的機構(Avalon GIM Training, Australia)在香港開班,當時我也正好能夠應付上課的時間和學費,於是就祈禱後就毅然報讀。

就讀GIM時的困難

要在兩年半內完成GIM培訓中的理論課和功課,其實不是很困難。然而,最令我我擔心的,是如何去在這限期內自行找到足夠的案主去完成一共八十五節的實習。畢竟,在開始修讀GIM前,我聽說過有些師兄/師姐是因未能完成實習而不能畢業,正式成為GIM治療師的。在課程的開初,我主要靠朋友或家人的轉介去找案主,但願意做GIM的人數有限。然而,在我報讀GIM課程前為實習擔心之際然後去禱告時,腦海浮現出這段經文:「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 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 我必在曠野開道路, 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 43:19)由第一堂 Level One GIM,到三年多後的今日,我仍然在努力自行尋找案主去進行實習。感恩的是,上帝最近用了些超乎我想像的方法,去幫助我找到合適的案主。例如,其中一位案主是因著我前陣子經歷一些情緒困境而尋求專業輔導員的幫助後,該輔導員在我完成所有輔導之後轉介給我的。而且,最近也有教會邀請我和我的GIM同學舉辦工作坊,以推廣GIM治療,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有助改善身心靈健康的音樂心理治療方法。

GIM治療受訓中的信仰反思

GIM其中一個假設是,相信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各自的一些內在資源去幫助自己去個人成長,甚至克服兒時創傷。但我想,如果做完GIM治療師,我鼓勵案主要靠著探索自己的潛意識來處理各種心理困擾,豈不是在鼓吹他們單靠自己而不是依靠神去跨越情緒問題?然而,我相信,即使是人類的潛意識,以及各種隱而未見的潛能,都是上帝奇妙可畏的受造物的一部分。只要我在GIM過程中,確信真正所有能力的來源是來自上帝,鼓勵案主去發掘自己的潛能去克服困難又並無不妥。

另外,上主最近也藉著不同的基督徒前輩提醒我,即使我順利成為了一位可以醫治別人心靈的註冊GIM治療師,真正的醫治者,仍然是上帝。 最近我參加的一個和諧粉彩靈修活動中,當日的默想經文給予我很大的提醒 -「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篇 147:3)惟有全知全能的上帝,才能完成地瞭解案主的困苦,以及成為案主的醫治者。所以,我最近每次實習前,都會向上主祈禱,求祂使用我去成為盛載案主生命的器皿,讓聖靈親自工作,並提醒自己保持謙卑,不要自誇自己擁有的知識和技巧。而且,最近一位任職輔導多年的基督徒前輩也提醒我,有時與案主面談時,對方的處境可能複雜到一個地步是她未必能夠即使說出任何安慰的說話。但是,她分享說,有時當她能夠準確表達出案主的那種複雜的情感,案主頓時感到釋懷不少。也許這就是羅馬書 12:15的「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

近日我仍努力地進行實習,以及撰寫逐字報告中。願我能繼續謙卑聆聽主呼召,去回應這個時代各種不同的心靈需要。

文:宜

(如有興趣了解更多,機構預約舉辦GIM工作坊,或預約個人GIM體驗,歡迎pm 我的Instagram : @hknurse.meets.helenbonny)

下載 CARE 33期
CARE 雙月刊
CARE 35期: 編者語

編者語 在病患或是晚年,不單需要身體的照料,更需要心靈上的關顧,這次邀請了有關護老院工作和心靈關顧課 …

CARE 雙月刊
CARE 35期: 白日之下如何殺出個黃昏

談老人的電影,多年來都不乏題材和迴 響,1995年的《女人四十》,以照顧者作中心,探討蕭芳芳照顧患有 …

CARE 雙月刊
CARE 35期: 短期心靈關顧訓練-同學分享Lily Lee

參加短期心靈關顧訓練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經歷。透過理論與實踐,提升我們對心靈關懷的認識及技巧,對尋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