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11月雙月刊: 痲瘋復康村探訪

通訊

痳瘋病,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我們看聖經的時候會看到那些痳瘋病人是如何被排擠,如何被對待。在現今社會,特別在香港,因著我們從小就接種痳瘋的疫苗,要在香港見到患痳瘋的病人,相信也十分罕見。直到有一次,在自己工作的病房遇到了一位患痳瘋的年輕女子,讓我多體會了當時聖經所描述的痲瘋病人的處境,別人的目光和嫌棄,病人那份驚恐、無助。亦因爲曾經照顧過痳瘋病人,當無意中看見原來有痲瘋康復村,也不禁想去了解,也促使了參加這次的服侍。

這個探訪只需要一天,集合的時候,帶隊的講解我們今次探訪的村內狀況,原來有很多條痲瘋康復村,但今次我們去的村不需要幫他們洗傷口,因為當地有醫護人員每天幫他們護理,所以我們只是去和他們聊天。這卻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一心是去幫他們洗傷口,做一些醫療服侍。另一個令我意外的事,就是當到達這個康復村的時候,我以為進入了一個世外桃園,我以為只是很簡陋的村莊,卻沒想到設備如此完善,就像一個小社區,有公共空間可以表演,周圍種了不同的果樹,倒如香蕉、芒果、檸檬、黃皮……真的很適合養老。

因為我們團隊中有兩位姊妹每星期都會到這裡探訪,所以她們對這裡的人事物都十分熟悉。我們下車便先去找村長。沿途途徑每一間房都會看到十字架、聖母像、一些金句貼在牆上,原本當年是有一對韓國宣教士來服侍這些痳瘋病人,以致信仰的種子便落到了這些病人的心裡。我們先採訪村長,村長將這裡的歷史告訴我們,期間,有不少公公婆婆知道我們來了,也走過來歡迎我們。之前在病房接觸過的痳瘋病人,因為是初期發現,既年輕又加上現代醫學已有根治的方法,所以可以沒有任何的後遺症。但這些公公婆婆不一樣,因著這個病,輕度的沒有了手指腳趾,嚴重的是已經截肢,甚或終身卧床,有些是眼睛看不見,這是痳瘋病的可怖。但是,在這些公公婆婆的身上,最能看到的是那份喜樂的心,雖有病痛纏身,但他們心中的盼望卻令我感動不已。他們的嘴裡常說感恩的話,一有機會就會分享他們如何經歷上帝的恩典,在訴說著如何可以幫到其他病人,不單單是自己村的,還會想到其他設備沒那麼完善的康復村的人。在社會上,或許他們會被標籤為老弱病殘,什麼都做不了,但身體卻沒有阻礙他們要為上帝擺上的心志,將他們所得著的去分享給身邊的人。反觀自己身體健康,滿有活力的時候,卻總有很多原因、藉口去推卻事奉。

和村長聊天過後,我們便兩人一組去採訪。自己有私心的,因為想看看姊妹每星期來這裡會做什麼,所以就跟著資深的姊妹。原來她們每星期都會和公公婆婆開組,唱詩歌、分享信息、分享近況,就好像平時在教會開組一樣。有些詩歌他們不會唱,但他們卻很仍很努力地學努力地唱,和他們短短相聚開組的時間,真的感受到上帝真的很愛這群體,而他們真的很感受到上帝的愛。雖然分享的時候他們也會說病痛纏身,但他們也堅信上帝有聽他們的禱告,病痛沒有像神蹟般消失,卻讓他們減輕了痛症。我相信病患最可怖的地方不是奪取了你身體健康,而是磨滅了生存的鬥志,磨滅了對上帝的信心,以致每天都在愁苦的當中。以前總會想,醫療宣教理所應當地就是用醫療服侍去接觸一班群體,再有機會將這份福音帶給他們。不過,自己卻太看重前者,當醫療服侍變為無用武之地的時候,剎那間,也不知自己的定位和角色。這一次的探訪,卻讓我深深體會到聆聽、關係建立才是最重要。總是在想要如何能夠服侍他們,但反倒被他們的生命感染,被他們服侍,上帝的作為總是如此奇妙。

開完小組之後,因著時間的關係,也來到了最後一站。姊妹帶我們來到一個伯伯的家,讓我們去看看他的畫作,他年老的時候才學畫畫,因病的後遺症沒有了手指,但他卻能夠畫出一幅幅的傑作令人讚嘆不已。他分享了他的故事,令人動容。在他身上,看見了上帝的作為,看見了上帝如何醫治了他受盡傷痛的心,如若沒有了上帝,或許今天我也看不見這位伯伯了。一路聽著伯伯的分享,也會不禁問上帝為何要他經歷這些,明明是一個好人,很愛家人又體諒別人,但伯伯卻親自解答了這個問題,他也曾經不明白,但沒有往日的經歷,今天又怎會在此向我們分享他的見證。他口裡總是感謝上帝,無論是我們稱讚他的畫作,他總是歸榮耀給予上帝。這是一份又真又活的見證。不禁反問,到底自己又活出怎樣的見證呢?回想過去短短廿幾年間所經歷的種種,如何塑造成今天的我。有喜有悲,發生大大小小的事,卻也是滿有恩典。以致今天的我,對未來也是充滿期待,雖然不知道上帝要我走的路是如何、將要面對的挑戰是怎樣,但深信的是上帝的恩典與同在。

這次探訪是一個好好的體驗,之前口裡總說要探索醫療宣教的方向,卻因著種種的原因沒有任何行動。心底裡也愧對上帝,今年終於有空間心力去探索,便有了這個機會,雖然只是短短一天,雖然只是踏上那非常微少的一步,比起醫療宣教可能更是微不足道。但上帝的工作卻是奇妙的,祂讓我體會的比我預期的更多,只要願意去回應,上帝所成就卻永遠大過我們所能想像的。經驗這一次探訪,也讓我繼續向前邁進。在工作、教會以外事奉,所看到的都不一樣,眼界也會闊一點。以前總是只注目於工作和教會,對於外面的世界似懂非懂,被自己的框框局限了,向外走走,才發現現實與想像可以差很遠。所以,也很鼓勵大家如果有空間,也抽一兩天去服侍,這個探訪每星期都會有,不一定要醫護人員,可以和教會或者身邊的朋友一齊去。

文:Maggie Wong

通訊
家屬問病情

「姑娘,我媽媽今日血壓點呀﹖心跳點呀﹖仲有冇嘔呀﹖」 「阿Sir,點解我爸爸今日好似唔係好認人咁既? …

通訊
「不能動、不能說的你」

在兒科病房內,平日看見紅十字會的老師講故事給「你」聽,雖然我們不知道六歲的「你」能否聽明白,六年多來 …

通訊
2018年04-05月雙月刊: 護「事」話你知

叮噹! 對講機傳來一把女仕的聲音,護士,我是已登記XX醫院嘅產婦,我覺得BB有點異常,我擔心所以我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