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 03期: 耕有所穫
- By : HKNCF
- Category : CARE 雙月刊
- Tags: care03, 聽聽護士老師的一席話
自二零一一年起,開始了臨床導師的工作,日間按照學生不同年級的進度及不同的臨床評核需要,穿梭於西九聯網的醫院,踏遍了內科、外科、骨科、胸肺科、甚至深切治療部。夜間就應工作要求,修讀教育理論及有關教授技巧、臨床評核、帶教技巧和溝通要訣等課程,但我卻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原來真的不是易事!是要學生、老師和病房同事的努力配合,加上天時和地利才能耕有所穫呢。不單是學校老師,病房中的帶教導師都是同學心中的學習對象。
在我的工作中,重頭戲就是學生的臨床評核試。在不同的臨床情況,要仔細考量如何按同學的個別能力、性格、甚至溝通習慣去引導同學主動思考當下的情況及應採用的不同護理技巧 ; 令同學能培養出一雙精明的眼目、一對敏銳的耳朵、一身熟練的技巧,以照顧不同情況的病者。所以,臨床評核是不可或缺的。
有一次,某位男同學正預備畢業前的全面評核,卻在一兩天之前突然表現失準,疲態畢現;我感到奇怪,於是主動關心他,誰知就帶出了他封存了的淚水。言談間得悉原來其母患上重病,連夜發作,他因照顧媽媽而影響了作息,以致身心皆疲,亦影響了臨床表現。於是我把握了上病房前的時間於樓梯間為同學祝福禱告,求神醫治憐憫,讓家人身體情況平穩、同學有足夠休息和身心安穩。過後我遞上纸巾,他擦過眼淚後神情亦漸漸顯得輕鬆了,重拾那份冷靜和專注。翌日,他告訴我,媽媽服藥後病情有進展,他感安慰也能安然入睡。
感謝神,接着的臨床全人評估順利進行,他以學識配合技巧,評估合乎標準;他還帶着温情及真摯與病者溝通,令病人明白自身病況及所用葯物的資料;這樣的結果,是很圓滿的句號。後來,在畢業禮上,他與家人和我合照,那刻心情真的難以言喻,這是值得回味的耕耘,同學寳貴的收穫 : 自己學業有成,家人又平安和健康。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身教是重於言教的。有一次,另一位同學因着個人性格和溝通模式,影響了其臨場表現。我沒有怪責,反倒去了解他。與同學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是我的作風:穿上製服,是專業醫護人員,換了便装,是可以一起分享傾訴的朋友;另一方面,病房的同事循循善誘的指導及關心同樣彌足珍貴的。常言道,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同學先要接受關愛,才明瞭護理是與人相處的藝術,進而才可主動學習和積極投入病房的實習。這一位女同學,平素沉默寡言,原來是個獨生兒,父母忙於工作,她亦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甚至沒有當過暑期工或義工,所以人很清純卻不善於溝通,導致在緊湊的病房工作中難以與上司及同儕間有效的溝通表達。那一次,可能是聽錯、看漏了眼、情急之下等,没有澄清和求證,結果未能正確地進行一些護理步驟,雖然對病人沒構成影響,但她也不能取得合格的成績,需要見相關老師及再進行相應的實習訓練,直至表現良好。
重踏病房時,見這女同學不論工作或學習都表現主動,可以正確無誤的進行護理程序,實是安慰。同時病房同事亦觀察到她的進步,加以提攜,實為樂事。在帶教期間,得知她因有信仰支持,在心情低落時,常常禱告,捉緊天父的慈愛,心靈就得安穩。加上家人關愛、病房同事適時指導和老師鼓勵,最後她學會了與同事溝通,工作積極和主動,亦順利通過了考核,結果皆大喜歡。
以上皆是在耕耘時,有時間、空間和人際間的配合,才能順利收穫的情況。但現實不會事事順利,亦有「不懂或太遲耕耘,没有收穫」的情況。有些同學因表現未如理想而離開,及後得知他們有的轉到大專院校供讀,有的轉至自己有興趣及有能力的行業,開展新一頁,不過這樣亦不失為一美事,作為老師的我也會為他們高興。
師生齊心合力,以致同學能成長至有愛心、有實力、有獨立判斷、有眼界及有胸襟的接班人,走在光明的大道上,這就是我的 「耕有所穫」。
文: 彭燕麗女士 [明愛醫院護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