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 17期: 受困中,一呼一吸的關顧

CARE 雙月刊

此時此刻,身處香港的醫護人員,面對嚴峻的疫情已經一整年了,您們怎樣?您們的身體,好嗎?您們的感受,有被明白、有被體諒嗎?作為醫護,在這年間,奮力抗疫,守護香港,但您們的聲音、您們的需要,得到關注嗎?作為醫護,常去照顧關顧病者及其家人,但您們有沒有好好照顧自身的狀況?

當我問這些問題時,察覺心中那份痛,那份悲傷的感覺。在這年間,聆聽過一些前線醫護的心聲、陪伴過的一些醫護走過他/她們的幽谷。此刻,那份痛,那份悲傷,仍然是那麼實實在在。

疫情初起,未明病毒兼物資短缺,香港充斥着驚惶。醫護們為守護香港,盼以不同的方式堵截病源,卻引來被指責、被否定、被分化;然而,醫護繼續緊守崗位。面對疫情蔓延,感染者個案增加,因此必須提升防疫措施,重組醫院及院社資源的調配,運作方式不停改動,大大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重重的工作量壓在身的同時,心靈也承受着很多不容易說出來的壓力。作為醫護,自身也會怕受感染,更怕家人、朋友被自己感染。醫護唯有選擇自我隔離,疏遠與家人及友人實際上的親密接觸,有不少醫護搬離住所,到酒店居住。更有年青醫護向我申訴,因她/他們有機會接觸病者,這工作、這身份,在日常生活小節上生出很多被排拒、被歧視的情況。因此,生活就只有返工及回酒店,整個人的身與心都是被隔離、被擠壓的。

小英是在觀察病房工作的一位年青前線醫護。她在線上找我,訴說內心好像有很多未知,未能形容的不安與糾結,想找我陪她聊聊。在視像對話中,看着螢光幕上的她,也能感受到她的壓力與疲憊。她的眉頭常皺、兩肩向前縮起。我邀請她停一停、慢下來,察覺上主給予我們一吸一呼的生命氣息;在一吸一呼之間,為自己騰出空間,帶着溫柔、好奇、自我關顧的意識,來一個身體素描,跟自己身體不同的部位打個招呼,問候一下。

當她停下來,意識回歸身體時,立時便垂低了頭,兩肩向前縮得更緊。此刻,她察驗兩肩扛着很多工作、社會、家人的外在要求,給重重地壓下去了。同時,她也留意心口位置,彷彿有一重力向內拉,讓整個身體更內縮。她慢慢地辨識那向內拉的力,是很多被隔離、被分隔的屈結,既有不被人明白的感受,也有不獲自己諒解的嚴苛,還有是在此撕裂與互不信任的環境下,不容張聲的壓抑。當下,她逐步逐步確認不同的內在感受,並予以簡單描述。

她形容整個人很疲憊,是一種「由外壓至內屈的累」。她感到身體受困,喘不過氣,更形容內在好像很「麻木、心死」似的,很多事都見不到、聽不到、感覺不到一樣。接着,她的眼淚就不期然地不停湧出來。邀請她愛惜並接納自己的眼淚,及以溫柔、好奇地陪伴她那「麻木、心死」的部份。跟著,她有些責怪自己對病人也麻木了。她說她太累了,單應付恆常的工作已經忙到喘不過氣來。繼而,她憶述很多病人的需要,但因制度所限,有些事情她真是無能為力。然而,她已盡了本份,可做的也都做了。然後,小英大口大口地歎氣,好幾下之後,她慢慢地張開胸膛,挺直了腰,慢慢地抬起頭來。她洞悉那「麻木、心死」的部份,可能是對自己的無助、無力感而產生的一份自我保護。

那一刻,小英能在上主的一吸一呼中,確認和陪伴病人及自己的軟弱與苦楚。小英的苦,也連於病人的苦,也連於世人的苦,我們是受苦的共同體。在此連結中,小英也體會自己能做的,也做了,對自己多了一份體諒和明白。處境沒變,但小英此刻,感受胸前像多了一些空間去圜轉,內裏也多了一份溫暖的接納。

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進入世人的破碎、限制、苦楚中,成為受苦的共同體的一位。然而,祂的同在、接納、與人共苦、受死,是對世人公義與愛的彰顯,也是世人復活、更新生命的來源。在等候上主再臨時,聖靈以我們的呼氣,為我們代求、聆聽我們連自己也不察覺的需要,也以上主給我們的吸氣,去接納、滋養、更新我們的生命。

此文章,寫於2021年2月28日晚上。周遭情況似乎變得更荒謬,社會的環境讓我們更感到窒息。因此,我們更需要在主內,好好呼吸。以上主給予的一呼一吸,與自己連結,實實在在地在受苦的共同體中活着,仍堅持與苦難同行地去等待、去期盼。

「我們處處受困,卻不被捆住,內心困擾,卻沒有絕望;遭受迫害,卻不被撇棄;擊倒在地,卻不至滅亡。我們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在我們身上顯明。」(林後4:8-10)

今天一整天的禱告,身體就呈現出這幾節經文,好像很配合當下的處境。當我以此經文默想時,最吸引我、最安慰我的竟然是 「我們」這兩個字。在這居住之地,我們一起是受苦共同體,我們不是孤單的。在處處受困,遭受迫害時,上主不撇棄我們,仍與我們同在;醫護團隊在患難困苦中,仍可互相守望、互相同在。年青醫護小英留意自身有些狀態,雖很模糊,但願意開放給別人陪伴,我們雖在線上會面,但仍可成為彼此的空間,去陪伴、去承載掙扎,去探索生命的深度,在主內互祝平安。

願大家一起在上主給予我們的呼吸中,經驗同在,生命的連結與關顧!

願我們一起好好呼吸!

寫於2月28日的香港

文:邵倩文 (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校牧)

下載 CARE 17期

CARE 雙月刊
CARE 35期: 編者語

編者語 在病患或是晚年,不單需要身體的照料,更需要心靈上的關顧,這次邀請了有關護老院工作和心靈關顧課 …

CARE 雙月刊
CARE 35期: 白日之下如何殺出個黃昏

談老人的電影,多年來都不乏題材和迴 響,1995年的《女人四十》,以照顧者作中心,探討蕭芳芳照顧患有 …

CARE 雙月刊
CARE 35期: 短期心靈關顧訓練-同學分享Lily Lee

參加短期心靈關顧訓練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經歷。透過理論與實踐,提升我們對心靈關懷的認識及技巧,對尋找生 …